7月1日至12日,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七彩课堂”宣讲支教团队的13名志愿者,在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儿童俱乐部开展了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。作为该项目传承第十三周年的重要实践,本次活动以“知识传递与成长陪伴”为核心,通过多样化课程与特色活动,为当地青少年带去了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体验。
![]() |
图为实践队与俱乐部小朋友的合影。社区工作人员供图 |
7月1日清晨,志愿者们提前抵达社区,按照孩子们的年级迅速分为两组:5人负责低年级作业辅导,8人专注高年级难题解答。开班仪式上,团队成员逐一介绍课程规划,孩子们也大方分享兴趣爱好,爽朗的笑声让初次见面的陌生感瞬间消散。五年级学生宇文易铭说:“哥哥姐姐们讲题很有耐心,我第一次觉得数学题没那么难了。”
红色教育贯穿活动始终。“闪闪红韵星,我是接班人”主题宣讲中,志愿者以情景剧形式再现革命故事,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,不时举手提问。社区老党员赵老师受邀讲述亲身经历时,小朋友们认真记录:“赵爷爷说战士们为了保护老百姓流血牺牲,我现在要好好学习,将来也要保护大家。”此类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悄然传承。
![]() |
图为赵爷爷为小朋友们讲解。肖湘然供图 |
科技与创新教育成为亮点。在“科创合肥”思政课上,志愿者王茜文展示了合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,通过“穿越到2049年”的互动提问,引发孩子们对未来的畅想。四年级学生王楷瑞在绘画《我心中的未来合肥》时,画下了“会飞的公交车”和“机器人清洁工”,他解释道:“老师说合肥是创新之城,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有这些发明。”而“蓝天故事会”上,孩子们分组拼装航天器乐高,从辨认零件到合作完成模型,过程中不时响起“这个螺丝应该这样拧”“火箭的翅膀装反啦”的讨论声,当长征火箭模型组装完成时,现场爆发出热烈欢呼。
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同样精彩。剪纸课上,志愿者邹希叶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叠、剪裁,二年级学生祝世远的蝴蝶剪纸作品被贴在展示墙时,他激动地跳起来:“这是我第一次剪得这么好看!”猜灯谜环节,“小时穿黑衣,大时穿绿袍,水里过日子,岸上来睡觉(打一动物)”的谜题刚亮出,孩子们就齐声喊出“青蛙”;“捏捏乐”彩泥活动中,玫瑰花、小羊、汉堡包等创意作品层出不穷,志愿者凌圆圆说:“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充满想象力,这是他们最珍贵的创造力。”
![]() |
图为志愿者带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。肖湘然供图 |
安全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。社区民警石警官结合真实案例,用动画演示防溺水“六不准”,现场模拟“遇到有人落水该怎么办”,孩子们争相举手演示正确呼救方式。法律知识问答中,“过马路要走斑马线”“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”等常识通过情景判断加深记忆,五年级学生宇文易杰说:“原来这些小事里都有法律规定,我以后要当守法的小公民。”
7月12日的结课仪式上,志愿者为孩子们送上笔记本和蛋仔盲盒。分享会上,孩子们轮流讲述收获:“我学会了叠纸飞机”“知道了航天英雄的故事”“交到了三个新朋友”。当投影播放12天的活动集锦时,不少孩子红了眼眶。社区负责人吕守茹表示:“七彩课堂不仅给孩子们带来知识,更播下了梦想的种子,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盼着。”
![]() |
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听志愿者讲解。姚心茹供图 |
据悉,“七彩课堂”项目已连续开展十三年,累计组织千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、乡村开展支教服务。本次活动通过12天的精心安排,让知识传递更生动,让成长陪伴更温暖,为项目第十三周年画上了圆满句号。
(通讯员 肖湘然)